碧水映照“黄海明珠”——东台市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侧记
文章来源:新华日报 发布者:admin 点击率:1818 发布日期:2018-04-19
【 文字大小:    】   【视力保护:        】

东台,西依江淮、东拥黄海,祖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,素有“金东台”之美誉。
  东台,跨越发展,生态打底,先后荣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市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、国家卫生城市、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示范市等称号,2016年又喜摘省节水型城市殊荣,苏北县级市唯一获此命名。东台,一张张生态名片、一项项骄人业绩,分外耀眼。
  和着时代发展的强音,自2013年起,东台市开启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新征程,4年的勠力前行,一个以水为媒的崭新城市正吸引着世人的瞩目……

挖掘水文化 彰显水底蕴

  水文化孕育于水生态文明,水文化建设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启承转合,互为依存。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,东台深谙其道,她将历史水文化、近代水文化、现代水文化融为一体,将历史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迭合,浑然成章,厚重悠扬,彰显人水和谐底蕴。
  竭力挖掘历史水文化。在实施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泰东河整治工程中,发掘晏溪河遗址、泰河村遗址、慕云村遗址、新嵇村遗址、陶庄村遗址等沿河历史文化,将东台的历史文化上溯至崧泽文化、良渚文化的新石器时期,将挖掘的这一历史文化陈设于“泰东河零起点”展览室,叙说水与历史的嬗变。东台依海而兴,御潮捍海历史悠久,他们挖掘出长3公里、堤面宽3.1米、高4.6米、护坡为灰色方砖砌成的古捍海堰,将东台的治水史推至公元976年。缮故居、觅史迹,为生于斯长于斯的现代著名水利学家冯道立演绎《淮扬水利图说》《淮扬治水论》《测海蠡言》《攻沙八法》学说,如今冯道立故居已成为中小学生治水爱国的教育基地。历史水文化,鞭策当代,泽被后人。
  致力凝炼近代水文化。建造于民国时期御潮排涝的“三门闸”,引水于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座电灌溉站——三灶电灌溉站,建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“亚洲第一泵”安丰抽水站等一批“水利使者”“风姿犹存”,素装而立,铭刻着治水印记,讴歌着治水先驱,“时代大禹”赓续传承。20世纪70年代初,10万大军齐挖“三河一路”的壮举,已成为空前绝后的鸿篇巨制,积累了“敢闯敢创、大干快干、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顾全大局、团结治水、造福后代、无私奉献、不怕困难、顽强拼博”策励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,已载入地方志史册,成为东台治水兴水的“精神食粮”。
  合力开发现代水文化。新时期、新阶段,东台市委市政府始终振臂发力于“既要金山银山,又要绿水青山”,大做“水绿东台”文章,搭建载体,大唱大颂大宣主题文化,营造亲水东台,吸引人才、商贾。该市水务部门一马当先,多轮齐驱,力推水文化载体建设,率先提出创建“民生水务、资源水务、安澜水务、智慧水务、人文水务”五大水务,引领现代水务,打造行业品牌,营造特色水文化。在市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中小学节水教育基地,在水利基层单位建立廉政水文化教育基地,每年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以水为媒主题征文、主题演讲活动,寓教于水,以水传情。建立“水务行业名师工作室”,以师传承,光大水文化。

做活水文章 扮靓水世界

  移步市区,涟漪贯腹,荷花倒映,鱼游浅底,款款盛景;漫步乡野,河流如网,清波绕田园,碧水润沃土,处处亦景。
  在推进水生态文明进程中,东台市高点规划、理念创新,秉持水天一色、人水相谐、蕴籍历史、展现现代,做活水文章,放大水效应,扮靓水世界,以水景观烘托水文明。
  依史“拓”景。西溪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董永传说”发祥地,依托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生态湿地,将自然风光与古建筑融为一体,曲水流觞,青黛点缀,如诗如画,好一幅人在“城”中游,水在足下溪的生态美图。
  依林“触”景。集“林”“水”于一体的黄海森林公园,是江苏沿海唯一冉冉再现的“绿色氧吧”。园内三纵三横水系,环林润绿。绵亘8.5公里的引水渠似一条巨大的卧龙,“吞吐”着汩汩清泉,源源滋润着这方有着半个世纪的人工园林。
  依库“生”景。在城市西郊,建设40多公顷的人工水库,库心镶嵌于东台为官的宋代三宰相晏殊、吕夷简、范仲淹命名的岛屿,园区兼容雨水收集利用系统、精细节水农业灌溉系统与生态农业开发,不愧为集水、生态、观光立体融合的力作。
  依湖“园”景。在沿海湿地“八里风洼”掘源探宝,在占地400公顷的贫瘠土地上,开发集旅游观光、生态种养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风景区,人工冲挖“千宝湖”93.33公顷,湖区自然环境优美,湿地风光独特,呈现湖水漾清波、百鸟竞飞翔的怡人景象,被誉为“诗境家园、人间仙境”。
  依河“布”景。以境内河网密布、纵横交错、水体丰润的自然条件,借力打造水美东台。在城区,植绿布景,造亭榭,建水阁,装点生态浮床,涵养净化水源,打造滨河风光带。在农村,举力开展生态河道创建,按照一河一规划、一河一景观徐徐展布,一场场、一次次年复一年的植绿造景席卷乡村,周黄村、东里村……等等,水美乡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。甘港成为“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”村,临塔荣登首届“江苏最美乡村”“全国生态文化村”。在东台,水美乡村建设似百舸争流,比拼比肩,竞相争艳。
  依物“造”景。建一座水工程留一处景点,东台水务人坚持与发展合拍、与时代共鸣。农村灌排站建造与新农村建设同频共振,成为点缀水利的亮点。流域水利建设推行造景与发挥工程效益兼顾。城市水利建筑物着力彰显城市文明,展示城市魅力。富安抽水站、梁垛河闸管理所等8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树形象、强管理、创品牌,分别荣获省一、二级水利管理单位。
  依堤“植”景。依托百里海堤构筑防风防护林屏障,持续不懈的耕耘,使东台沿海堤防拥有各类用材林1800公顷,千亩成品银杏林“冠盖”全省。以林养堤、以林护水浑然一体,奏响着水生态文明协奏曲。
  依海“兴”景。东台,全省沿海滩涂围垦的主战场,滩涂资源丰厚,依托优势,人们开发“风光渔”立体产业,把水韵风光渔做至极致,成为叫响国内外的产业化观光项目。

提升水环境 营造水生态

  “十二五”期间水利投入30.57亿元……
  2016年以来水利投入10多亿元……
  这一串串沉甸、厚重的数字,折射出东台兴水改水、大举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铿锵步伐。
  力推水资源环境治理建设。该市投资4.35亿元,历时4年,组织实施泰东河清水通道工程建设,整治后的泰东河流域成为集供水水源、泄洪、排灌、交通航运于一体的“水上大通道”,东台的“母亲河”已再现原生态。投资11.77亿元,综合治理川东港流域工程,这一工程不仅实现了“通江达海”的梦想,而且为区域引来了充沛的水源,引能进排能出,改写着这一地区发展的历史,百姓因水而欢、缘水得福。
  堤东,江苏唯一的沿海独立排灌区,全国大型灌区,6年来,东台市连续组织实施节水技术改造,兴建了一大批节水改水工程,灌区水环境建设迈上现代化大道。富安抽水站迁建、安丰抽水站改造、新东台抽水站上马,一批批水源工程为该区注入“源头活水”,这些“功臣”们每年要为东部地区提水补水6亿立方!
  农村水源建设持续常态化。“十一五”以来,东台每年疏浚农村河道近700万方。进入“十二五”,东台全面推行河道轮浚制,持续不断提升农村水环境,一些断头河通了,黑臭河少了,水体清了,鱼儿多了,生态农业、生态特经放心了。
  力推水安全环境治理建设。按照50年一遇的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防洪工程,坚持城市建到哪儿,政治经济文人中心的“设防”就到哪儿,累计投入资金1.18亿元,兴建各类防洪工程26座,城市防洪固若金汤,居民安居乐业,经济持续繁荣。为提升城市水环境品位,增建城市内河引水提水封闭工程,常年保持水体充盈,清澈如镜。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,全面提升农村集镇防洪能力,合力加固改造病险闸站,大兴圩堤达标建设、川东港沿线次高地治理,素有里下河“锅底洼”之称的溱时洼地彻底告别遇雨即淹的历史。东台农村,“丰收指数”链接着“幸福指数”。
  沿海堤防固守着东台3000多平方公里疆土,多年来,东台不断加强堤防达标建设,御狂潮抵风暴。海堤,已成为该市守护“黄海大门”的坚强卫士。
  举全市之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,2013年,东台在苏北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全覆盖,百万人民实现了同网供水、同质饮水的梦想。为全面巩固饮水安全,东台高态势推进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,限乱设乱建,圈保护范围,建控制工程,饮用水源地成“免检”地带。
 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控与治理。按照镇区规模,一座座集镇污水处理厂拔地而起,集镇污水实行集中收网处理,年处理污水能力390万吨。建核心区示范区,广泛推广生物农药应用。建立各类秸杆收贮加工利用实体51家。建成畜禽粪便集中处理沼气项目42个,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24家,蓄粪池4649个。多管齐下控面源污染的格局在东台农村已蔚然形成。

科学建新制 绿水永流长

 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,永远在路上,东台正是沿着这一路径抓长抓常……
  建立污控监管机制。按照各类水功能区目标值,定期组织对入河排污口、水功能区水质检测,对超排超标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,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整改措施。建立水情调度机制。建立水情预警机制,全面推行地下水、地表水计划用水,构建供水原水、地下水观测井、重要水情在线检测监管系统;科学调蓄雨水资源,科学调水供水,确保东部地区引淡导咸,沿海涵闸冲淤保港用水需要。建立水生态修复机制。推行全面规划,统筹兼顾,分步推进河道水生态修复;坚持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的投入导向,大力构建交通干线整体推进或整村推进的水生态修复模式。
  建立常态保洁机制。在城市实行“大城管”专业化管护河道环境。在农村全面推行“河道保洁、道路养护、垃圾清运、绿化管护、设施维护”五位一体,引入市场竞争机制,定人员定资金,全市共组建369个专业保洁队伍,“黄马甲”成为农村河道上的一道风景线。建立行政首长挂帅机制。建立市镇村各级河长制,市领导垂范披挂,各级干部众志成城,一河一策成效显山露水。建立社会宣传机制。在相关媒体平台常年开设专栏专题,开展进企业、进农村、进校园,进行系列专项宣传,持续宣传水资源水环境,营造全社会关心水、呵护水的浓烈氛围。
  建立法制联动机制。组织专业队伍,进行市镇村涉水事项定期联动巡查巡察;开设水事案件“110”执法与服务平台;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联席会商议事制度;推行“两法”衔接,构建重大水事联合行政机制。建立考核问责机制。将水资源环境管理列入政府对各镇区的考核内容,实行季度一检查一考核,考核结果与奖补资金挂钩、与干部政绩考核挂钩,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水生态文明的持续健康发展。(新华日报 4月15日 5版专版 作者:王华平 许有文 贲婷华 )

上一条新闻:创新思路 激活机制 ——东台市深化      下一条新闻:新华社:河长制关键在责任落实      
【加入收藏】 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】   

地址:江苏省东台市广场路6号 邮编:224200 联系电话:0515-85212719 85212213 联系传真:0515-85280775
CopyRight © www.dtslsw.cn 东台水利(水务)信息网 .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苏ICP备17035151号